
在陶瓷、耐火材料等工业生产中,隧道窑炉作为核心热工设备,其温度控制的精度直接影响产品质量与能耗水平。传统单回路控制系统因滞后时间长、抗干扰能力弱,难以满足现代工艺对温度波动≤±5℃的严苛要求。串级控制系统通过引入副回路形成“双闭环”结构,可显著提升隧道窑炉的温度控制性能。本文将从系统架构、参数设计、控制策略三个维度,系统阐述隧道窑炉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要点。
隧道窑炉串级控制系统的核心在于“主-副”双回路结构。主回路以烧成带温度(如1300℃±5℃)为主被控变量,通过主控制器输出设定值;副回路以燃烧室温度或燃料流量为副被控变量,由副控制器直接调节控制阀。这种设计将大滞后、大惯性的主回路分解为两个小回路:副回路快速响应燃料压力波动等短周期干扰,主回路则专注于克服窑车速度、原料成分等长周期干扰。例如,当燃料压力突然升高时,副回路可在10秒内通过调节阀门开度稳定燃烧室温度,避免主回路因滞后导致烧成带温度超调。
参数设计是串级控制系统优化的关键。首先需明确主、副对象的动态特性:主对象(烧成带温度)通常表现为三阶惯性环节,时间常数达300-600秒;副对象(燃烧室温度或燃料流量)则为一阶或二阶环节,时间常数在10-30秒之间。根据“副回路快速、主回路稳定”的原则,主控制器宜采用PI控制(积分时间Ti=120-300秒),以消除静态误差;副控制器采用P控制(比例度δ=50%-80%),避免积分作用延长调节时间。此外,需确保主、副回路时间常数之比在3:1至10:1之间,防止“共振”现象。例如,若副回路时间常数为20秒,主回路时间常数应控制在60-200秒范围内。
3.智能算法融合:将模糊控制、神经网络等智能算法与串级控制结合,提升系统非线性适应能力。例如,通过模糊规则库处理燃料压力突变时的阀门开度,避免传统PID控制可能出现的超调或振荡。
contact us
联系我们